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鲁政办字〔2018〕2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山东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2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充分发挥企业技术改造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制造强省建设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加快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突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技术改造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技术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实施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美丽山东建设。根据各地实际,突出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因地、因业、因企制宜,制定实施不同的技术改造方向和路径。
(三)战略目标。深入落实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全省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实施新一轮的高水平技术改造,持续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改造投资绩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基础共性问题开展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万亿元,年均增长6.5%;实现利税1.7万亿元,年均增长6%;实现利润1.05万亿元,年均增长6%。
(二)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确定的10大装备制造业和10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培育一批万亿级支柱产业、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和千亿级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产能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0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的产业达到10个,过五千亿元的达到15个,过千亿元的达到50个。
(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科研投入成果化、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产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坚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引导企业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力争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200家、省级中心达到180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达到20家、省级中心达到200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达到10家。
(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加强研发孵化、检验检测、公用设施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企业进园入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实施建链、补链、强链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全省培植年营业收入过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10个,1000-2000亿元的30个,500-1000亿元的60个,100-500亿元的200个。
(五)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大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平台新体系,积极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智能化生产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山东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达到1.6万家;重点制造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90%。
(六)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绿色设计、绿色智能制造技术,采用先进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提高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水平。引导企业实施节能、环保、安全等专项技术改造。实施能效“领跑者”工程,加强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能源深度开发利用,树立节能低碳标杆,鼓励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贯彻落实《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实施一批循环化改造项目,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7%。
三、具体措施
(一)重大技改项目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大重点技改项目的招商引资和组织推进力度,建立完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筛选技术水平高、投资强度大、改造成效好、质量效益优的技改项目纳入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长期跟踪服务督导,在项目用地、用能、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定期编制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发布年度重点项目导向目录,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向全社会和金融机构推介发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领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国资委、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配合)
(二)百年品牌企业培育行动。组织实施品牌基础、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创新、品牌人才和品牌国际化六大提升工程,弘扬老品牌,做强大品牌,培植特色品牌,打造百年品牌企业。建立完善企业品牌发展组织体系,支持企业强化商标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商标国际注册与保护,加强自主品牌的保护和运用。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质量标杆,组织对标、达标行动,开展质量诊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立企业诚信体系,鼓励企业信用信息公开,促进自身质量和信誉发展。广泛开展质量、品牌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和科学研究,加快培养品牌专业人才。推动重点企业加入国家品牌推广计划,增强海外推广力度,培育更多企业进入世界品牌价值500强和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省国税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配合)
(三)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制定发布重点行业技术发展白皮书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依托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超前部署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国税局配合)
(四)新兴产业培植行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崛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平台。培植军民融合产业,以基础配套、零部件、通用分系统领域为重点,发展一批“民参军”专业化企业。建立动态调整的军民融合产业重点项目库,支持军民两用产品双向转化,鼓励有实力的民口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科技厅、省商务厅配合)
(五)产业集聚发展转型示范行动。以培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围绕《〈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实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程,重点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层次高、产业链协同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特色和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培育创建一批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居行业领先地位的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推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实现废物和污染物最大限度减排,到2020年,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配合)
(六)智能制造推进行动。以建设新型智慧园区和智能工厂为重点,每年选择30家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智能工厂改造,选择500家行业骨干企业实施智能车间改造,选择1000名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智能制造专业培训。突出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支撑能力,研发推广一批对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影响、在国内率先实现重大创新或能替代进口的首台(套)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快提升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水平。创新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加快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和智能化转型。加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支撑保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配合)
(七)工业强基行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环节,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施包括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示范推广在内的“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推进产业链协作。加大对“四基”领域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向“四基”领域重点项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配合)
(八)骨干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按照“分类培育、一企一策”的原则,采取“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的办法,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在每个行业重点培植5至10家规模大、带动强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同时实施省市县分级培育,实现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发展。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带动和培育一批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配合)
(九)“互联网+”行动。加快推动互联网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打造重点产业发展新优势。推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平台,支持自动控制和智能感知设备及系统、核心芯片技术等工业物联网研发及产业化。围绕提升智能制造系统,开展设计工具、基础资源库、关键集成技术等研发和应用。编制山东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先进技术和装备导向目录,分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和推广。加快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工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综合应用,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实时交互和业务协同。开展企业上云试点示范,以“云服务券”财政补贴方式推动“企业上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十)“工业绿动力”行动。坚持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以新能源应用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技术标准为工具,加快推进节能改造步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新能源应用,提高新能源在工业领域利用水平,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推进形成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市场,鼓励引入第三方治理单位开展专业化污染治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商务厅、省质监局配合)
(十一)产融合作行动。围绕企业需求和金融机构需求两个角度,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组织开展项目对接、融资洽谈、政银企联合现场办公等活动。建立融资需求项目库,完善省市县三级产融合作信息对接交流网上平台,推动银企信息高效传递和及时共享,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牵头,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配合)
(十二)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行动。严格化工类项目核准备案权限,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禁新上淘汰类、限制类化工项目,从源头控制新增高风险化工项目。高标准规划专业化工基地和产业园区,提高产业发展的聚集度和规模效益。加强化工产业技术改造,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开展环保、安全、节能专项技术改造,在主要关键危险岗位推行“自动化减人”、“机器换人”,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方式,增强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实施“零增地”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审批目录清单管理,对不新增建设用地且在清单以外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企业承诺制度,企业按项目准入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项目竣工后由政府相关部门或由企业自行组织验收,通过后一并办理相关项目手续。(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消防总队、省国税局、省气象局、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
(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扩大财政资金扶持效益,每年集中支持基础性、关键性、导向性技术改造项目,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技术改造。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规划要求的产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上给予政策倾斜。引导商业银行采用银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方式为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地税局、省国税局、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配合)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技师培养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引导和支持高校深化工程博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在高等学校、技师学院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依托“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外专双百计划”,发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载体平台作用,集聚一批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配合)
(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统筹安排项目用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优先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探索工业地产运营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强化建设用地标准控制,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强度,建立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激励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探索建立以单位土地面积实际产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限制低效产业的土地、能源等要素供应,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国税局配合)
(五)强化督导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围绕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行动目标,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明确路线图、时间表,梯次推动项目建设。构建技术改造绩效评估体系,将财政税收、品牌品质、技术水平、节能环保、社会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估体系,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强化标准约束倒逼,通过专项技术改造,倒逼落后低效过剩产能有序淘汰。强化服务职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金融办、省国税局配合)
(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对在新一轮技术改造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引导企业对标赶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倡导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渠道,放大示范效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配合)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2月11日印发
2011-2022 @Copyright 买球赛输赢平台 地址:济南市解放路134号
邮编:250010 邮箱:sddqybxh@163.com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1030682号-1
电话:0531-85065753 传真:0531-85065753
网站地图 网站隐私安全说明 网站版权声明